作为发声器的声带要接受从大脑延伸下来的12对脑神经中的第10对脑神经迷
走神经的调节作用。迷走神经内的喉神经则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支配喉内的肌
肉和声带内的肌肉,经过这些肌肉的调节作用而造出嗓音,并且声带的闭合也
跟呼吸运动有关,且能防止食物流到气道。
在脑神经中的喉神经的作用下两侧的声带闭合到一起,这时流过声带的气体会
诱发声带粘膜的震动而产生嗓音。但如果此神经出现麻痹的话,声带就不能正
常闭合,并持续开放的状态,经过的空气就不能带动声带的震动,继而出现嗓
音沙哑的症状。吞咽的时候也会因声带闭合不全使食物流入气道,从而会出现吃呛的现象。
诊断声带麻痹时,最重要的是导致声带不进行闭合运动的原因中,除了单纯性
的喉神经麻痹之外,还有喉内肿瘤、外伤引起的杓状软骨脱位、环甲关节的固定、
先天性畸形、炎症、喉感染、声带粘连、瘢痕组织的形成等多种原因。
因此必须要通过鉴别诊断才能准确的找出病因。
调节声带的喉神经中,喉返神经从脑发出之后沿着颈动脉往下延伸。
右侧经锁骨下动脉绕回到喉,左侧经大动脉弓沿着气管壁绕回喉部。
喉返神经通过人体重要部位的路程如此长,
所以其中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异常都会引起神经的异常。
考虑到导致声带麻痹的原因多种多样,所以只有准确的找出原因、确定麻痹的程度、及恢复的可
能性、和恢复时期时,才能更正确的下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。因此需要各种详细的检查。为了断定
是否存在脑异常和有无脑基地部肿瘤,及中枢神经系统、末梢神经系统是否异常,需要进行CT拍
摄,必须时还需进行脑MRI的相关检查。为了确认颈部的是否存在肿瘤,血管及神经是否异常也需
要进行颈部电脑断层的拍摄、甲状腺机能检查、超声波检查等。
为了确认喉内是否存在先天性的异常、炎症疾病、或机能的异常,则需要进行电子喉内镜和频闪喉镜等相关的检查。
单侧性声带麻痹的治疗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。Wilhelm Brunings博士
首次把石蜡注射到麻痹的声带内,这成为了治疗声带麻痹的一个重要起点。
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,这种方法一直作为声带麻痹的主要治疗方法被沿用。
但由于石蜡会诱发肉芽肿等一些副作用,目前此方法已被停止使用。
之后,1915年ErwinPayr博士首次开发并实施了甲状软骨整形的治疗方法,
但此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因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整理,此手术亦没有被沿用。
直至1974年Isshiki博士系统性地整理了有关喉部软骨的整形术后的甲状软骨整形术,
这种治疗方法才被普遍使用。
1992年Slavit和Maragos博士对12名患者实施的勺状软骨内收术并首次报告,
之后,出现了很多甲状软骨整形术与勺状软骨内收术并行的方法。
1997年,Tucker博士尝试将声带麻痹部分切断后,其连接到舌下神经分支肩胛舌骨肌,
将其移植到声带肌肉(甲杓肌)的方法,即麻痹瘫痪的神经于另一个声带神经进行更
换的一种方法。由于恢复期间过长,所以不被广大使用。
之后,1984年Ford博士首次把胶原蛋白作为声带假体物质注入到了声带内。
1991年 Mikaelian开发出了使用脂肪的方法。
1998年金亨泰教授(CatholicUniversity外来教授现任艺颂嗓音中心院长)
首次使用肌电图把(生物制品)准确注射到声带韧带层。
即经皮性声带整形术。此方法在国内外的学会上发表后,目前在普遍使用中。